會跳江南style的機器人,會“動腦”的移動植物墻,首次亮相的4G手機……“以薈萃智慧應用建設智慧城市”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寧波)智慧技術與應用產品博覽會日前在寧波落幕。短短三天時間,300多家中外參展企業展示了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中可能出現的智慧應用。而作為展會舉辦地的寧波,在分享這場智慧盛宴的同時,更看中的是借展會來為自己打造建設智慧城市的交流平臺,意在通過相關產業智慧化的“轉身”,為自身謀求新的發展方向。
寧波是國內最早提出建設智慧城市并啟動實施的城市之一。三年來,寧波依托發達的臨港產業、制造業基地和外向型經濟等優勢,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012年,寧波有25家企業入選全國企業信息化500強,先進控制技術在骨干企業中的應用普及率達到80%,軟件產業連續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長率,全市電子產品制造業經濟總量在浙江省十一個省轄市中繼續保持首位,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品制造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1627余億元。
之所以提出“智慧城市”這一概念,很大程度上與寧波目前所遇到的發展瓶頸有關。金融危機后,寧波以粗放型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增長方式,開始面臨日益嚴重的資源和環境壓力,經濟轉型升級壓力巨大。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術。同時,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快速增長,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社會安全監管難度加大,城市交通擁堵、食品安全、醫療資源緊張、環境污染、公共衛生事件、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就業壓力等問題進一步凸顯,不斷考驗著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更需要用智慧的技術推進這些問題的解決。
而事實上,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寧波從中受益匪淺。城市信息網絡設施日趨完善;社會信息庫建設快速推進;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港口、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一批智慧性強、經濟社會效益明顯的大應用體系正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推廣;借助“智博會”這個平臺,相繼引進了60多個、總投資近200億元的智慧產業項目;IBM、中興、東軟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順利落戶;中科院、中電科技、中興等一批重點研究院在此集聚。
按照規劃,今后幾年寧波的“智慧城市”建設將更注重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
寧波提出以“兩化”融合為重點,擴大招商引資,促進智慧產業集聚的發展思路。著力推進產品設計數字化、產品制造自動化、生產裝備智能化和企業管理現代化,不斷提高全市骨干企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帶動整個產業鏈協同發展;大力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推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加快打造集貿易、物流、金融和口岸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化國際貿易服務平臺。同時,重點推進杭州灣新區一批重大項目,以及寧波國家高新區軟件研發推廣產業基地、智能家電控制器生產基地等項目的建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IT企業的合作,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合作項目和企業,加快智慧產業的發展。
謀求運用“智慧”杠桿,積極搶占新的先發優勢。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寧波解決經濟轉型升級、城市管理服務創新、民生改善等難點問題的突破口之一。
但智慧城市畢竟還是個新興事物,尚處于探索中,至今沒有成熟經驗和成功模式。而對寧波來說,要想利用好這個新引擎,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
比如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尤其是“三網”融合的基礎弱、推進難度大;信息資源共享機制還未形成,基礎數據庫開發及應用效果還不明顯;信息產業結構還不夠合理,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相對較弱;IT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比較緊缺;建設過程還需要大力宣傳和全社會的積極參與等等。這些來自自身的“短板”,還有待加快解決。
此外,目前國內智慧城市之間的競爭也比較激烈,許多先進城市都已先行在智慧城市相關的重點領域著力探索推進。如上海發展物聯網產業,杭州發展互聯網產業,無錫致力于打造世界領先的傳感網基地,嘉興發展無線城市,南京、昆山等地已與IBM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些重點領域開展合作。因此,如何能讓寧波在這些城市中脫穎而出,把握新一輪區域合作和競爭的主動權,有效利用全球智慧城市的資源和市場,也將是今后寧波在推進智慧城市過程中應該考慮的重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