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為開往溪口的公交車點贊
乘客在查看鐵路寧波站至奉化的公交信息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委“公共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支撐城市治堵和生態建設”總體思路的指引下,在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市公交行業以勇擔重任立潮頭的干勁、韌性和魄力,高標準開展公交都市創建,全身心投入城市交通治堵,扎實推進民生實事工程,歷史性地構筑了“以軌道交通和中運量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公共自行車為延伸、城鄉一體化為拓展”的“四車一體”大公交體系,為服務民生和支撐城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前身今世
在公共汽車問世前,寧波人代步的工具主要是人力車和人力三輪車。1956年2月,杭甬鐵路通車至寧波莊橋站,為連接市區與鐵路的交通聯系,我市第一條公共交通線路——1路開通,屈指算來,已經有61個年了。
從1路車起步,我市公交總公司以原海曙、原江東和江北為核心,逐步開始了城區公交線網的建設,漸漸地,鎮海、北侖、鄞州以及其他區縣(市)也有了自己的公交線網,并組建了公交公司。截至目前,市區共有9家公交公司,其中原海曙、江北、鎮海主要由1家運營,原鄞州3家,奉化2家,北侖2家,大榭1家。
目前,市區有公交線路553條,公交車5554輛,線路運營長度1.09萬公里;從業人員1.18萬人,其中駕駛員8322人,占比70.3%;公交首末站292個,大大方便了群眾出行。
然而,隨著各區縣(市)交流的頻繁,各地在發展各自公共交通的同時,需要不斷與其他地區融合,公交線路優化、公交場站維保站等資源共享、公交服務規范化等需求不斷增大。去年,我市行政區劃調整,為此帶來了契機。
發展紅利
我市行政區劃調整后,市區公交最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管理體制更加順暢,鄞州區3家公交企業納入市本級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真正做到資源的統一調配;二是加快了區域公交線網融合,主要是針對海曙西片區和奉化區實行公交一體化調整。
行政區劃調整后,鄞州、海曙、江北的公交正式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公交行業由市級實行統一監管,公交線網布局規劃、場站資源等方面按照統一的計劃和安排,為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促進市區公交服務更快更優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整合市區現有公交資源的基礎上,我市還計劃創新公交線路招投標模式,以后新開辟的公交線路將對線路的各項指標進行預評估,用線路打包的形式向市場推出,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保證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壓縮運維成本。同時,已開始研究調整公交企業的績效考核辦法,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由乘客對各線路進行打分,打分結果直接影響到公交企業的考核成績,建立基于服務水平的考評機制,從而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區域公交發展更加完善。一方面,奉化區線網加快融合。今年,寧波開通了3條直通奉化區的公交線路,分別是186路(潘火高架橋—奉化濱海新區)、987路(火車站南廣場—奉化溪口客運中心)、988路(火車站南廣場—奉化雪竇山游人中心)。另一方面,統籌考慮了海曙西片區公交線網,考慮到高橋、集士港等并入海曙區,今年開通了50路(集士港—鎮明路公交站),方便老百姓去海曙區行政中心辦事;同時還對622路(橫街—蒼松路公交站)和637路(蜜巖—蒼松路公交站)進行調整,調整后這兩條線路都將途經市核心區及海曙行政中心。
此外,我市還在特色公交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使公交接駁換乘更加便利。已開通微循環公交線路10余條,如微51,連接了鄞州東吳鎮和軌道寶幢站,38路健康醫療專線,特8、特9賞花專線,用于解決上下班通勤的定制1號線,連接寧波大學學生村的828路等。
下一步,市交通委將把軌道交通鼓樓站、鐵路寧波站、客運中心站、天一廣場等客流集中區作為重點,提高支線公交對軌道交通的喂給能力。核心區計劃開通串聯軌道交通西門口、城隍廟、鼓樓站和孝聞街、永壽街、月湖、天一閣、天一廣場、蓮橋第等歷史資源和商業節點的兩條微循環線路,計劃今年共開通6條微循環公交線路。
藍圖繪就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幾年,寧波公交將圍繞公交線網優化、軌道換乘接駁、公交資源結構調整、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進行供給側綜合改革,通過“擴容、提質、增效、協同”,努力打造高效優質的公交服務體系。
持續推進公交線網優化調整。未來幾年,我市有關部門將繼續以調結構為重點,主要圍繞海曙西片區、鄞州和奉化,打造公交同城化,加快區域公交協同發展。同時,我市正在謀劃2018-2020市區公交線網調整行動計劃,力爭每年新辟和調整公交線路30條以上。到十三五末,市區公交總里程力爭達到12000公里以上,公交線網平均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4公里以上,非步行公交分擔率突破45%。
持續打造高效快捷的公交專用網絡。努力打造八橫八縱公交專用道網絡,十三五末總里程達到160公里。加強公交線網與專用道網絡的匹配和融合,新開辟公交線路優先布局公交專用道。每年完成20條公交線路提速,力爭主城區早晚高峰公交行駛速度達到每小時15公里以上。
加大新能源公交車投放力度。隨著中車超級電容和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的投放,十三五期間加大超級電容車、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的投放力度,市區清潔能源公交車比例將達到65%以上,萬人公交車保有量達到19標臺以上。
大力發展智慧公交。促進“互聯網+公共交通客運”深度融合,推動服務與決策提檔升級。實施交通部“一卡通”工程,在軌道交通和公交車上試點實施手機移動支付功能,擴大“無線公交”覆蓋范圍;結合中山路、解放路改造工程,推廣應用智能公交電子站牌。加快建成寧波南綜合客運樞紐信息服務與協同管理平臺。完善公交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探索建立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公共交通出行體系。
寧波公交簡史
1956年2月,杭甬鐵路通車至寧波莊橋站,為連接市區與鐵路的交通聯系,寧波市第一條公共交通線路——1路開通,由公私合營寧波長途汽車運輸公司業務股直接管理,同年11月,寧波市公共汽車總站成立。
1978年8月1日,寧波市公共交通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隸屬于寧波市交通運輸管理局。
1984年7月,寧波公交首座標準化停車場——南門停車場(馬園路79號)交付使用,占地面積1.74萬平方米,可停公交車90輛。
1993年8月8日,成立寧波市公共交通總公司。
1997年,公交第一次被列入市政府實事工程之一,當年開通15條公交線路,超額完成實事工程。
2000年1月6日,鎮海公路運輸總公司整體劃歸公交總公司,改制成為第五分公司,開啟了寧波城鄉客運一體化的新局面。
2000年11月1日,成功在公交車上全面推行IC卡,首次發卡5.9萬張,至當年底共發卡7.4萬張,不僅成為全省首創,并且在國內也屬于前列。
2007年12月13日,市政府為進一步推進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啟動了中心城區公交綜合改革。
2013年,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全省交通擁堵治理行動,同年,寧波成功申報第二批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在這兩個平臺的大力促進下,我市公共交通發展突飛猛進,公交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2014年5月起,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一期相繼建成投用,標志著我市進入了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公共自行車為延伸的多模式、一體化的公共交通客運新紀元。
張燕 方新年 儲鵬飛 文/攝
部分圖片由市客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