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前兩天,記者暗訪了寧波各大路口,觀察市民過馬路情況,發現行人“闖紅燈、橫穿馬路”現象仍較為嚴重。
暗訪中,記者沿著寧南南路向北前行,沿途觀察市民過馬路情況。在寧南北路與金家一路路口,記者看到了一名闖紅燈的男子,他全然不顧正在行駛的車輛,悠然地向路對面走去。疾行的車輛不得不“禮讓”,有他做榜樣,其他幾名原本等候著的市民也緊跟而去。
類似的情景在接下來的路程中頻頻出現。在靈橋西路口,同樣是一群人在等綠燈亮起,但總有人看到車少就會開壞頭闖紅燈,進而一群人跟著闖紅燈。在鄞州人民醫院附近的路口,一名闖紅燈的年輕女子告訴記者:“我也知道闖紅燈不好,不過天氣這么熱,人曬得難受,能早點過去最好……”除此以外,行人橫穿馬路的也有不少。在市第六醫院旁邊的福明路上,常有來往醫院的市民為圖方便,在沒有隔離欄的路段直接橫穿馬路,而斑馬線就在不遠處。
闖紅燈是延續多年的陋習,是漠視安全和規則的表現。對于闖紅燈的行人,平時你問他闖紅燈的危害,他心里明鏡似的,也能說得頭頭是道。可是,一站到馬路邊,就把一切拋到了九霄云外,只圖方便快捷,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在暗訪中記者發現,只要是闖紅燈的行人,理由總是特別多:“天氣因素”“趕時間”“沒注意”“別人先闖,跟著走”……顯然,闖紅燈的行人也知道自己是不對的,但總需要找些理由來遮羞。
行人闖紅燈“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還在于現行交通法律法規的處罰不能讓闖紅燈者有“疼”的感覺。現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行人、乘車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于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罰款”。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行人闖紅燈,即便被交警抓了現行,只要態度誠懇,主動認錯,一般是口頭教育,即便罰款,也只能控制在五元到五十元之間。如今,大多數行人闖不闖紅燈,靠的是道德約束,而不是法律的威嚴。
當然,在法律不夠完善的時候,通過科技手段來“幫助”那些闖紅燈者守規矩,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據了解,目前全國多地啟用人臉識別系統來曝光闖紅燈的行人。而我市也將于本月啟用類似的高科技抓拍系統,在中山路上進行試點,曝光個別人,警示一大片。此外,“武漢經驗”非常值得借鑒學習,其啟用了一款被網民稱為“防闖燈神器”的設備——“行人過街智能阻攔器”。它外形如同一個巨大門框,頂部設液晶屏,滾動播放提醒語。當紅燈亮起時,紅色警示帶勻速下降,阻擋行人“闖紅燈”,同時兩側語音提示系統發出警報:“紅燈亮了,禁止行人闖紅燈”;當綠燈亮時,紅色警示帶快速上升,同時發出提示:“綠燈亮了,行人請小心過馬路,注意交通安全。”當地交管部門表示,設備運行兩個月來效果明顯,路口的行人遵章率超過了95%。(記者王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