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市國際化,是市委市政府順時應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對外開放成就了30多年來寧波這座港口城市的快速崛起,對外開放是寧波歷史和發展的本質特性。后10年、后30年寧波發展靠什么?一是要靠繼續深化改革,第二還是要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而且是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地擴大對外開放。在開放領域上,要由經濟開放為主向推進經濟社會全面開放轉變,在開放水平上要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在開放層次上要由單純“走出去”、“引進來”向全面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轉變。實現這三個轉變,是新時期擴大對外開放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的核心內容和主要任務。城市國際化順應寧波城市發展的階段特征,符合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時代要求,事關全市長遠發展和戰略全局。
2014年是《寧波市加快推進城市國際化行動綱要》實施的開局之年。在年初確定55項重點工作任務分解以后,各地各部門對照分工,凝心聚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先后圓滿承辦了“2014年APEC第一次高官會”、“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部長會議”等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多邊國際活動,積極謀劃我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梅山、穿山港區成功創建國際衛生港,全市推進城市國際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一是市場采購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寧波進出口商品采購貿易改革示范區深入推進,準入企業數量增長迅速,出口貿易量成倍增加,1-10月完成貿易量21億美元,軟硬件設施基本建成。二是寧波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設全面推進,截至10月底,進口中心共進駐企業183家,其中進口商品企業、電商、第三方中介服務企業132家;進口商品展示單品上萬種,商品交易額8.76億元;9、10號館開館面積3.9萬平方米,開館達70%。已制定市進口貿易促進中心組建方案。對進口專業市場予以資金扶持,江東、寧海、慈溪、奉化等地進口市場正在積極推進和籌備之中。擬定了《關于扶持寧波市服務外包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實施意見》。到10月底,共有101家電商企業、4家速遞企業、2家倉儲物流企業獲批開展試點,海關累計審核進口申報單46萬票、貨值1.4億元。海曙出口基地試點完成基礎設施及場所改造建設。三是海關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深入推進,進出口貨物無紙化通關比例達87%,在15家企業試點海關出口無紙化系統,檢驗檢疫進口貨物電子閘口放行全面實施。
(二)產業國際化全面推進。一是全市實際利用外資31.5億美元,新引進聯合利華、摩根大通、寶潔、豐田、路易達孚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5個;全市共引進總投資超過50億元外資項目1個,20億—50億元外資項目3個,10億—20億元外資項目13個。二是重點開發區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余姚意大利產業園順利開園,新加坡豐樹現代創新產業基地項目順利推進,將在11月份浙新理事會上正式簽約,“瑞典特羅爾海坦創新科技孵化園寧海分園”正式運行。三是出臺寧波境外三大基地認定辦法以及財政補助資金實施細則,認定12家境外三大基地。新增5家融資租賃公司(其中4家為外商投資企業),海天國際一季度在港發行2億美元可轉債。積極推進國外健康養老行業知名企業在我市投資和開展業務合作,舉辦健康養老行業專題招商活動。大力培育發展進口類展會,已舉辦各類進口展2次。加強與國外知名展會公司的聯系,設立“中國寧波—中東歐國家商協會商務合作大會”寧波聯絡處。
(三)國際化開放平臺建設扎實推進。一是綜保區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已成立,省政府已將寧波綜合保稅區申報文件上報國務院。二是推進大榭開發區借鑒學習新加坡裕廊化工島先進經驗,積極推進生態化工園區建設。三是甬臺經貿合作重大平臺建設取得初步成效,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臺灣現代農業開發園區在臺灣新興產業、現代農業項目引進方面有效推進。甬臺商貿合作示范區北區完成建設工程量80%,在寧波進口中心10號館3樓開設臺灣文創館。成功舉辦2014兩岸漁業產業項目合作對接會。
(四)國際強港建設步伐加快。一是國際衛生港創建成功,繼大榭港區成功創建,梅山、穿山港區于7月3日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實地驗收考核。二是啟動海上絲綢之路航運貿易綜合指數研究。與英國波羅的海交易所達成協議,并成功聯合舉辦研討會。國際空運航線密度加大,與順風航空開展貨運合作,積極推進寧波—美國貨運航線。同時,認真組織實施國際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試點。三是完成在寧波市開展國際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試點的研究,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爭取在寧波市開展國際貿易便利化綜合改革試點的建議》。
(五)國際化創新功能進一步加強。一是已完成10個高科技項目引進工作。大力推進“3315計劃”,新增高端創業創新團隊27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23個。二是積極籌建國際學校,強化國際友好學校結對,有序推進中英時尚設計學院、中德汽車學院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國際海洋生物產業研究中心、中歐海洋遺產與旅游研究中心等國際科研合作基地、中外師生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等建設工作,推動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打造來華留學生實習基地;啟動國際化特色示范學校建設。三是推進人力資源中介服務機構的國際化,CDP(“一站式”人力資源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托馬斯國際正式落戶寧波。
(六)國際文化功能建設進一步加強。一是大運河申遺成功,我市獲首個世界遺產項目。二是組織《十里紅妝·女兒夢》成功赴美演出。引進國外高品位演出30余場。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三是組織舉辦中歐籃球對抗賽、友誼賽、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等。四是外交部組織17個國家在華外國留學生的“絲綢之路青年行”活動成功訪問寧波。
(七)國際化人居環境建設有序推進。一是初步完成國際化社區建設標準研究。二是中美合資慈林醫院投入運營。臺北醫學大學寧波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項目如期推進。與英國TPP公司簽署備忘錄,在寧海前童試點上線。與保柏咨詢(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直接結算協議,完善市第一醫院國際醫療保健中心國際化服務功能。
(八)國際化軟環境進一步優化。一是在相關規劃中明確城市公共雙語標識建設要求。組織召開雙語標識有關會議,提出《寧波市公共雙語標識建設實施意見》。二是參照香港、新加坡等地成功經驗,組建創新國際會展、國際貿易促進工作機制課題調研班子并邀請香港經發局人員來甬講課。三是開展文明旅游和海外旅游安全主題活動,開展了“出境組團旅行社預防性海外領事保護示范創建”工作。
(九)城市國際化形象進一步提升。一是成功召開“2014年APEC第一次高官會”、“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會議”,擴大寧波與中東歐國家城市的交流與合作,新增友好城市10對,我市友好城市累計72對。二是積極探索設立寧波國際交流示范窗口,草擬寧波市國際交流示范窗口創建辦法。三是在寧波日報、寧波電臺、寧波電視臺、東南商報等媒體推出國際化專欄;寧波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開辦《寧波聚焦》雙語節目。開展“21世紀新海上絲綢之路萬里行”大型新聞采訪宣傳活動,推出頭版報道24篇,內頁整版專題報道15個,涉及文字10萬余字,照片80余幅。電臺新聞綜合廣播專欄系列報道22篇,電視臺推出15篇專題報道,5期新聞專題。《天下寧波幫》5集電視紀錄片在鳳凰衛視播出;寧波旅游形象、商務形象廣告片在歐洲26個國家87個點223塊電子屏媒上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