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暢了。 (莊豪 繪) |
本報記者 項一嵚
慈溪記者站盧萌卿邵瀅
幾十年的城鄉戶籍藩籬一夕破除,慈溪率先進行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取消了傳統意義上的“農業戶口”。戶籍新政對農村宅基地和農民承包地有影響嗎?各項社會保障政策有變化嗎?落戶政策會不會更加人性化?昨天,慈溪市新聞辦就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公安、人社、國土、教育等有關部門的新聞發言人就市民最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現場答疑。
人性化落戶政策促進人口自由遷徙
在計劃經濟時代,戶口曾在很大程度上把人牢牢捆綁在土地上,進城讀書工作曾是無數農家子弟遙不可及的夢想。慈溪在寧波市率先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將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城鄉人口自由遷徙?
“實施戶籍新政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消除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政策性、體制性障礙,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城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慈溪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新的落戶政策更加人性化。
今后,在慈溪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人員落戶,可在常住的合法穩定住所地登記常住戶口。慈溪市內戶口遷移不受住房面積限制,市外人員購房落戶由原人均面積20平方米以上調整為整套房屋面積54平方米(含)以上。引進人才落戶仍按《慈溪市引進人才及家屬落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政策執行。對于在慈溪投資個體私營企業的人員,其落戶“門檻”由原30萬元(含)以上相關投資額調整為50萬元(含)以上。
為了不給市民增加負擔,慈溪市老版戶口簿不要求馬上更換。市民如有需要,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更換。公安派出所新打印的《居民戶口簿》不再標注戶口性質,登記為“家庭戶”或“集體戶”。
社會保障政策將逐步破除城鄉差異
除了落戶問題,大多數人最關心的就是今后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政策。戶籍制度改革后,這塊“蛋糕”將會怎么分?
“相應的社會保險政策不受戶籍改革影響,慈溪將逐步破除社會保障政策的城鄉差異,實行統籌發展。”慈溪市人社局新聞發言人告訴記者,今后慈溪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土地被征用人員養老保障,以及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障參保對象不分戶籍性質。符合相應條件的參保人員根據就業狀況不同依法參保或選擇參保,其中不同養老保險制度可以根據有關規定實現銜接。各種養老保險制度的參保繳費與待遇計發,醫保待遇標準及工傷、生育保險參保繳費與待遇計發與戶籍性質無關。
以上規定與《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一脈相承。該《意見》指出,要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跨統籌地區間的轉移接續和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失業保險制度。
享居民待遇同時保障農民既得權益
更加自由地進城落戶,也將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樣的社會保障政策,慈溪農民是戶籍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但不少人擔心,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將受到影響。
慈溪市國土資源局新聞發言人介紹,以上“三權”將得到依法保障,已簽訂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農村林地承包合同不會因戶籍制度改革而發生變化,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同時慈溪將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開展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三權”試點。
在依法保障既得權益的同時,慈溪農民還將獲得更多改革紅利。取消戶口性質差別后,經濟適用住房、限價房、公租房的戶籍條件由原來的“具有本市常住非農戶口”修改為“本市居民戶口”,其他戶籍年限及住房、收入、財產等申請條件和供應轄區范圍不變。慈溪目前已在退伍士兵安置、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政策上實現城鄉標準一致。今后,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助金和元旦春節困難群眾生活補助金發放標準也將實現城鄉一致。
招生將遵照“住戶一致”優先原則
戶籍政策改革后,慈溪市計劃生育政策仍按原規定執行。即戶改前為農業戶口的,按農業戶口的有關計生政策執行;戶改前為非農戶口的,按非農戶口的有關計生政策執行。這一規定簡潔明了,但不少家長發問,學校招生政策的變動怎么有點看不懂?
“今后有房無戶的適齡兒童、少年不一定能就讀房產所在的施教區學校。”慈溪市教育局新聞發言人介紹,招生政策調整后,義務段學校將遵照“住戶一致”優先原則,按下列先后順序錄取:(1)適齡兒童、少年戶籍與父母戶籍、家庭住房(以父母房產證為依據認定)三者一致,均在義務段學校施教區的;(2)適齡兒童、少年戶籍自出生之日起申報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戶內,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戶籍和住房均在義務段學校施教區的;(3)適齡兒童、少年戶籍與父母戶籍一致,都在義務段學校施教區內,而無房產的。
因此,有房無戶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再視作學區生。但如果學校依序完成上述3類情況招生后尚有空余學額,對適齡兒童、少年父母在施教區內有房產而無戶籍的,可按照房產證獲得時間先后順序錄取(同一套房內無其他家庭的兒童、少年在該校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