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新聞發布 自2015年9月,寧波當選“東亞文化之都”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地、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東亞文化之都籌備建設工作穩步推進。“東亞文化之都”是中日韓三國共同推進的亞洲第一個國際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動。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是統籌國內國際,進一步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與周邊國家了解與友誼的國家戰略。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各項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集中、深入、高效、及時”的宣傳推廣。 下面向各位介紹一下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的籌備情況及開幕活動亮點特點。 一、內外溝通上下聯動,籌備工作有序開展 自寧波當選“東亞文化之都”以來,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建設籌備工作,多次聽取籌備工作匯報,并作出指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萬亞偉和副市長張明華召集宣傳、財政、文廣、外辦、會展等部門,就“東亞文化之都”建設籌備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和協調。在面向教育、體育、旅游、外經貿、文聯等部門及各縣(市)區、社會各界廣泛征集活動的基礎上,幾經策劃研究,設計重點活動和板塊,基本形成了《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實施方案》。 2月,“2016東亞文化之都”交流活動對接會在寧波召開,三城市就開幕活動及其他交流活動進行了對接,并達成了共識。此前,我們結合元旦、春節文化活動,活動年各項活動已陸續開展,截止目前,已以“東亞文化之都”名義舉辦了新春合唱音樂會、公共文化建設巡禮文藝晚會、元宵民間文藝巡游等30多項活動。與此同時,宣傳推廣工作也逐步鋪開,著手制作宣傳片、宣傳冊,LOGO設計征集活動已于2月底揭曉,本地報紙、電臺、電視臺都開設了“東亞文化之都”宣傳報道專欄。 二、精心設計開幕活動,東亞文化異彩紛呈 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開幕活動將于4月15日上午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屆時,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傳統藝術展演、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傳統工藝品及衍生品設計大賽等五大系列數十項活動將精彩呈現。 亮點一:海絲元素融入,九城代表結彩開幕。作為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重頭戲的開幕儀式,本次開幕活動及文藝演出將以“海上絲綢之路”為核心創意點,從細節入手巧妙串聯起開幕儀式、文藝演出兩大部分,并配以“海”、“船”為主題的舞美設計,完美呼應我國“一帶一路”的規劃主旨,充分展示寧波、浙江乃至中國博大精深、氣勢恢宏的文化魅力。寧波將力邀其他八個城市的政府代表親臨開幕活動現場,共同結彩開幕。 亮點二:演繹中國精彩,彰顯寧波風韻。為烘托整個寧波活動年的喜慶氣氛,開幕期間共安排了開幕活動熱場、傳統藝術展演兩大系列六場演出,邀請到本屆東亞文都三座城市的8支藝術團隊同臺競藝,表演團隊有曾獲得摩納哥雜技大賽金小丑獎的雜技《肩上芭蕾》、曾獲國際舞龍邀請賽金獎的奉化布龍《盛世龍騰》和表現寧波民間婚俗的鎮海區廣場舞《十里紅妝》等,為觀展的中外來賓送上連續三天的精彩表演。 亮點三:日韓舞臺精品,品味東亞風采。開幕活動及傳統藝術展演活動中,最受關注的還是日本和韓國帶來的參演節目。此次日本奈良帶來的是舞太鼓《Tuk Tuk⁄梁山伯-WARRIORS-》,韓國濟州帶來的是韓國傳統農樂《四物巫戲》,韓國清州則作為上屆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代表,帶來了由韓國清州“輝郎”舞團表演的舞蹈節目《花鳥》。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這一特點。 亮點四:東亞非遺集萃,凸顯互動體驗。本屆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的主題是“東亞意識、文化交融、彼此欣賞”。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會展中心1、5、6號館,其中1號館為文都館。本次文都館最大的看點就是九座文都城市集體匯聚寧波,這在東亞文化之都的歷史上尚屬首次。本次文都館將展出來自中日韓九座文都城市的47項、240余件非遺作品,其中日韓29項、140余件,中國18項、100余件。 互動參與性強是本次文都館設計的一大亮點。九大文都城市在全面展示各地文化瑰寶的同時,還分別精選了具有欣賞和互動體驗價值的項目,供觀眾觀賞體驗。觀眾朋友屆時可以欣賞到日本奈良漆器、陶器制作、韓國濟州高密紗帽帽檐制作、韓國清州陶瓷制作等表演,還能近距離體驗青島宗家莊木板年畫制作、惠安女服飾的精湛,當然也少不了大家所熟知的寧波金銀彩繡、象山剪紙、漁網編制等技藝展示。 亮點五:首次非遺設計大賽,浙江首發寧波承辦。本次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傳統手工藝及衍生品遺設計大賽是全國首次舉辦的非遺傳統手工藝創意設計領域的賽事活動,浙江省作為全國首個發起這項賽事的地區,將賽場和展示都放在了寧波。這成為助陣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的一個重要項目,也是一次很好的宣傳非遺、提高社會關注的契機。本次大賽集聚了全省200多個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還面向社會公開邀請設計團隊和個人,針對各地申報推出的65項瀕危手工藝項目進行創意開發,我們寧波的余姚土布制作技藝、余姚草編、鄞州竹編、象山剪紙、彩線刺繡、寧海白木小件等6項就位列其中。 在即將開幕的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上,我們將在5、6號館間搭建非遺創意館,展示本次大賽中評選入圍的100個優秀作品和創意設計。 亮點六:兩大非遺論壇,三國專家論道。為進一步推動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促進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交流與合作,在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開幕活動期間將舉行“中日韓傳統手工藝發展”和“中日韓梁祝文化傳播與當代價值”兩個非遺論壇活動。將以專家報告、主題發言、案例討論、現場互動、嘉賓點評、信息發布、推廣演示多種方式予以呈現,共推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 三、四大主題百余活動,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以春夏秋冬為節點,主體活動、核心活動、外圍活動相結合,以文化、教育、體育、旅游、經貿等各個領域,涵蓋全市各縣(市)區各層面的活動,共計100多項,全面凸顯寧波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文化氣質、文化氛圍、文化實力。 其中,春的主題為“傳承”,將充分發揮中日韓三國地域相近、人文相通的優勢,加強傳統文化交流,促進傳承與弘揚,增進文化認同。主體活動是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開幕活動。核心活動有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品及相關衍生品設計大賽,中韓婚慶文化交流周,2016中國徐福文化國際大會。 夏的主題是“綻放”,將搭建平臺,推動中日韓青少年的交流和交往,加強心靈溝通,傳遞友誼,攜手未來。主體活動是第24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核心活動有發掘40周年紀念新安海底文化財特別展,第二屆中日韓三國圍棋交流賽,阿拉音樂節·中日韓歌會。 秋的主題是“和睦”,以佛教、旅游、電影等為媒介,擴大中日韓三國在各領域的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三國人員往來與和睦相處。主體活動是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大會。核心活動有絲路沿途傳統紡織品聯展,2016寧波日韓旅游推廣季,寧波電影周,中日韓青年設計藝術展。 冬的主題是“共享”,將掀起全民參與、全民享受“東亞文化之都”建設的高潮,打造“人民群眾的節日”。主體活動是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閉幕式。核心活動有第二屆阿拉伯國家文博專家研修班,天一閣“陽明學與東亞”論壇,寧波第三屆市民文化藝術節,中韓文化產業論壇。 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活動方案中的所有項目,都以面向普通民眾、加深民眾感情、促進三國合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活動都將從各個層面凸顯寧波城市魅力,弘揚寧波優秀歷史文化,推動寧波公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 答記者問
1、請問趙局長,寧波獲得“東亞文化之都”稱號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特質是什么? 趙惠峰(市文廣新聞出版局局長):這個題目雖然大了些,但我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就是寧波憑什么評上東亞文化之都。從寧波歷史底蘊來說的話實在太多。寧波的歷史底蘊厚重得化不開,但是化不開也得把它化開來。我是在寧波工作的寧波人,在寧波工作30多年,對寧波文化也有點興趣,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的感覺,寧波的文化有很多其它城市所不可比擬的地方,特別是它的歷史底蘊。 比如說7000年河姆渡文化,它可以說是改寫了漢語里“南蠻”這個詞的詞匯概念。過去,我們這邊都屬于南蠻,但河姆渡文化一經發掘之后,這里也變成了文化發祥地。同時,證明了歷史誤判,過去考古學家顧頡剛的一句話“考古不過江”,長江以南沒古可考,但是,河姆渡文化一發掘之后,他馬上承認自己是錯誤的。長江也是中華文化的搖籃,這事不得了。但是當我站在姚江邊上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我想到的卻是河姆渡博物館里的那一根號稱是“人類的第一支船槳”的船槳,我們人類就是從這兒劃向海洋,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一件實物。同時可能在座各位不一定清楚,但是在考古界很有名。我們曾經在鄞縣考古出一件文物,非常精美,“羽人競渡”紋飾銅鉞。羽人競渡向我們昭示了,大約在2400年前,寧波曾經有過非常豐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三個人在那兒競舟,龍舟競賽已經發展到相當的程度,才會把它抽象成圖案。我看著這個圖案的時候,就像看到寧波燦爛的海洋文化在這兒的驚鴻一瞥,令我想入非非。同時,我們寧波眾多的遺存表明,徐福在2000多年前,就帶著3000童男童女,都是中國的精英,從這里走向海洋,把中華文化的精華灑向蔚藍深處。寧波的海洋文化,是其它地方無可比擬的。 除此之外,寧波還有天一閣,今年是天一閣450年慶典。在這450年里,多少風風雨雨,多少戰火毀滅了多少個藏書樓,但是唯獨我們的天一閣幸存下來,非常的不容易。有的讀書人說,這是讀書人的天安門。中國讀書人以有幸登上天一閣為榮耀,天一閣在去年又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古籍修復的標準制定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他所造的文津閣、文瀾閣、文溯閣、文淵閣、文源閣、文匯閣、文宗閣,這些全都仿造天一閣,非常不得了。還有保國寺,江南唯一的木制建筑,千年杰作,中國建筑界的圣經,《營造法式》唯一的最早的標本,江南木結構標本。這些都是無可比擬的。同時,寧波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質底蘊,市委市府把它概括為:誠信、務實、開放、創新。應該說概括得很好。但就本人來講,就是寧波人務實的作風,重文的傳承,開放的特質還有家國情懷。這些每個地方的人或多或少應該都有,但是綜合在寧波人身上體現出來,顯得特別的獨特。我們寧波可以說是“以港而生,因商而信,以文而名”。寧波舟山港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有人說憑什么東亞文化之都你寧波拿了,地級以上城市中國有200多個,副省級城市中國有15個,沿海開放城市也有一串,副省級城市里面包括地級市的港口城市也有一串,但是像寧波這樣恰恰處在大運河的入海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卻只有一個,而且又是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港口城市只有一個,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從商業方面來講,寧波商業這一塊也是其它城市無法比擬的。之所以無法比擬,因為寧波的商人是儒商,寧波的商人是一手拿算盤一手拿毛筆的商人。現在世界上50多萬寧波幫和海內甬商交相輝映,組成了一道中國獨特的商海風景,其它城市也是無所比擬的。還有,文化方面更不用多說了,前邊有3000位左右的進士,后面有114位兩院院士,再后面還有一位非院士的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這樣的“文化之甬”,任何人都是嘆為觀止的。所以是這么一座城市,有這么勤勞、勇敢、創新而且非常重文的人民的城市,我想東亞文化之都也就是應有之義。但是,我們在自豪的同時,我們并不感到自滿,好在寧波人本身就是以不斷創新為豪,寧波人從寧波走向世界,寧波人把文化和商業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些都可以讓人們放心在東亞文化之都的創建過程中,寧波絕對不會辜負國家的希望,寧波也肯定會給世人帶來越來越多的驚喜。這是我對記者朋友提的問題的我的理解,謝謝。 2、請問當選“東亞文化之都”,能為寧波城市發展與文化建設帶來哪些改變或提升? 韓小寅 (市文廣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東亞文化之都”是中日韓區域合作的創新實踐和旗艦品牌,不僅對推動寧波城市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對提升寧波的國際文化傳播能力,提高寧波對外文化開放水平也具有積極意義。 當選“東亞文化之都”能加快寧波城市文化提升工程建設。一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社會化、智能化、特色化、品質化發展。統籌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整體布局,進一步完善“十五分鐘文化活動圈”。二是深化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把“三位一體”的保護模式上升到區域性整體保護,在全市范圍內建設數個縣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區,實現寧波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利用的升級。推進非遺代表性項目科學保護途徑創新,構建寧波特色文化傳承傳播體系。三是推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以創建國家級文化金融合作實驗區為重點,大力引進設立各類文創銀行、文化小貸公司等機構,建立合作聯盟和金融服務鏈。四是更大范圍促進民間文化交流。推動寧波與“一帶一路”城市開展互為旅游目的地的推廣,加強友好往來。依托友城,鼓勵寧波市各類體育協會參加國外友城的各類體育賽事。通過“十校聯辦”“百校結好”等文化合作項目,參與“東盟文化城市”、“東亞文化之都”之間對話與交流活動,增強東亞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對多元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我市正在實施城鄉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投入1600多億元,共1200多個項目帶動提升城市品位,強化文化元素,為東亞文化之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3、能否請具體介紹一下4月15日寧波開幕式的設計是如何體現寧波元素的? 韓小寅 (市文廣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在剛才的發布稿中,趙局已經提到本次開幕式及文藝演出將以“海上絲綢之路”為核心創意點,從細節入手巧妙串聯起開幕儀式、文藝演出兩大部分。“船”將作為主體元素呈現,我們將通過大屏展示“明州號”輪船啟航,它象征著寧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和作為國際港口城市的重要地位,也象征著中日韓交往交流的歷史和未來。“明州號”將依次去往韓國濟州和日本奈良,最后返航至寧波,在這過程中,我們會將畫面依次切換成濟州、奈良、寧波的風土人情以及2016東亞文化之都濟州、奈良開幕式場景。在畫面的切換中,相對應地請出濟州道知事、奈良市市長和寧波市市長致辭。 開幕式還有一個精彩環節就是結彩儀式,屆時九位歷屆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的城市代表將攜手登船共同為九個東亞文化之都LOGO標志打上中國結,并獻上美好祝福。最后由文化部代表拉響汽笛,以鳴笛聲昭告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的隆重開幕。 |
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新聞發布
稿源: 2016-04-07 15:39:41
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新聞發布
自2015年9月,寧波當選“東亞文化之都”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地、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東亞文化之都籌備建設工作穩步推進。“東亞文化之都”是中日韓三國共同推進的亞洲第一個國際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動。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是統籌國內國際,進一步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與周邊國家了解與友誼的國家戰略。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各項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集中、深入、高效、及時”的宣傳推廣。
下面向各位介紹一下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的籌備情況及開幕活動亮點特點。
一、內外溝通上下聯動,籌備工作有序開展
自寧波當選“東亞文化之都”以來,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建設籌備工作,多次聽取籌備工作匯報,并作出指示。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萬亞偉和副市長張明華召集宣傳、財政、文廣、外辦、會展等部門,就“東亞文化之都”建設籌備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和協調。在面向教育、體育、旅游、外經貿、文聯等部門及各縣(市)區、社會各界廣泛征集活動的基礎上,幾經策劃研究,設計重點活動和板塊,基本形成了《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實施方案》。
2月,“2016東亞文化之都”交流活動對接會在寧波召開,三城市就開幕活動及其他交流活動進行了對接,并達成了共識。此前,我們結合元旦、春節文化活動,活動年各項活動已陸續開展,截止目前,已以“東亞文化之都”名義舉辦了新春合唱音樂會、公共文化建設巡禮文藝晚會、元宵民間文藝巡游等30多項活動。與此同時,宣傳推廣工作也逐步鋪開,著手制作宣傳片、宣傳冊,LOGO設計征集活動已于2月底揭曉,本地報紙、電臺、電視臺都開設了“東亞文化之都”宣傳報道專欄。
二、精心設計開幕活動,東亞文化異彩紛呈
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開幕活動將于4月15日上午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屆時,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傳統藝術展演、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傳統工藝品及衍生品設計大賽等五大系列數十項活動將精彩呈現。
亮點一:海絲元素融入,九城代表結彩開幕。作為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重頭戲的開幕儀式,本次開幕活動及文藝演出將以“海上絲綢之路”為核心創意點,從細節入手巧妙串聯起開幕儀式、文藝演出兩大部分,并配以“海”、“船”為主題的舞美設計,完美呼應我國“一帶一路”的規劃主旨,充分展示寧波、浙江乃至中國博大精深、氣勢恢宏的文化魅力。寧波將力邀其他八個城市的政府代表親臨開幕活動現場,共同結彩開幕。
亮點二:演繹中國精彩,彰顯寧波風韻。為烘托整個寧波活動年的喜慶氣氛,開幕期間共安排了開幕活動熱場、傳統藝術展演兩大系列六場演出,邀請到本屆東亞文都三座城市的8支藝術團隊同臺競藝,表演團隊有曾獲得摩納哥雜技大賽金小丑獎的雜技《肩上芭蕾》、曾獲國際舞龍邀請賽金獎的奉化布龍《盛世龍騰》和表現寧波民間婚俗的鎮海區廣場舞《十里紅妝》等,為觀展的中外來賓送上連續三天的精彩表演。
亮點三:日韓舞臺精品,品味東亞風采。開幕活動及傳統藝術展演活動中,最受關注的還是日本和韓國帶來的參演節目。此次日本奈良帶來的是舞太鼓《Tuk Tuk⁄梁山伯-WARRIORS-》,韓國濟州帶來的是韓國傳統農樂《四物巫戲》,韓國清州則作為上屆東亞文化之都城市代表,帶來了由韓國清州“輝郎”舞團表演的舞蹈節目《花鳥》。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這一特點。
亮點四:東亞非遺集萃,凸顯互動體驗。本屆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的主題是“東亞意識、文化交融、彼此欣賞”。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會展中心1、5、6號館,其中1號館為文都館。本次文都館最大的看點就是九座文都城市集體匯聚寧波,這在東亞文化之都的歷史上尚屬首次。本次文都館將展出來自中日韓九座文都城市的47項、240余件非遺作品,其中日韓29項、140余件,中國18項、100余件。
互動參與性強是本次文都館設計的一大亮點。九大文都城市在全面展示各地文化瑰寶的同時,還分別精選了具有欣賞和互動體驗價值的項目,供觀眾觀賞體驗。觀眾朋友屆時可以欣賞到日本奈良漆器、陶器制作、韓國濟州高密紗帽帽檐制作、韓國清州陶瓷制作等表演,還能近距離體驗青島宗家莊木板年畫制作、惠安女服飾的精湛,當然也少不了大家所熟知的寧波金銀彩繡、象山剪紙、漁網編制等技藝展示。
亮點五:首次非遺設計大賽,浙江首發寧波承辦。本次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傳統手工藝及衍生品遺設計大賽是全國首次舉辦的非遺傳統手工藝創意設計領域的賽事活動,浙江省作為全國首個發起這項賽事的地區,將賽場和展示都放在了寧波。這成為助陣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的一個重要項目,也是一次很好的宣傳非遺、提高社會關注的契機。本次大賽集聚了全省200多個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還面向社會公開邀請設計團隊和個人,針對各地申報推出的65項瀕危手工藝項目進行創意開發,我們寧波的余姚土布制作技藝、余姚草編、鄞州竹編、象山剪紙、彩線刺繡、寧海白木小件等6項就位列其中。
在即將開幕的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上,我們將在5、6號館間搭建非遺創意館,展示本次大賽中評選入圍的100個優秀作品和創意設計。
亮點六:兩大非遺論壇,三國專家論道。為進一步推動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促進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交流與合作,在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開幕活動期間將舉行“中日韓傳統手工藝發展”和“中日韓梁祝文化傳播與當代價值”兩個非遺論壇活動。將以專家報告、主題發言、案例討論、現場互動、嘉賓點評、信息發布、推廣演示多種方式予以呈現,共推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
三、四大主題百余活動,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以春夏秋冬為節點,主體活動、核心活動、外圍活動相結合,以文化、教育、體育、旅游、經貿等各個領域,涵蓋全市各縣(市)區各層面的活動,共計100多項,全面凸顯寧波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文化氣質、文化氛圍、文化實力。
其中,春的主題為“傳承”,將充分發揮中日韓三國地域相近、人文相通的優勢,加強傳統文化交流,促進傳承與弘揚,增進文化認同。主體活動是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開幕活動。核心活動有東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品及相關衍生品設計大賽,中韓婚慶文化交流周,2016中國徐福文化國際大會。
夏的主題是“綻放”,將搭建平臺,推動中日韓青少年的交流和交往,加強心靈溝通,傳遞友誼,攜手未來。主體活動是第24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核心活動有發掘40周年紀念新安海底文化財特別展,第二屆中日韓三國圍棋交流賽,阿拉音樂節·中日韓歌會。
秋的主題是“和睦”,以佛教、旅游、電影等為媒介,擴大中日韓三國在各領域的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動三國人員往來與和睦相處。主體活動是中韓日佛教友好交流大會。核心活動有絲路沿途傳統紡織品聯展,2016寧波日韓旅游推廣季,寧波電影周,中日韓青年設計藝術展。
冬的主題是“共享”,將掀起全民參與、全民享受“東亞文化之都”建設的高潮,打造“人民群眾的節日”。主體活動是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閉幕式。核心活動有第二屆阿拉伯國家文博專家研修班,天一閣“陽明學與東亞”論壇,寧波第三屆市民文化藝術節,中韓文化產業論壇。
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活動方案中的所有項目,都以面向普通民眾、加深民眾感情、促進三國合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活動都將從各個層面凸顯寧波城市魅力,弘揚寧波優秀歷史文化,推動寧波公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
答記者問
1、請問趙局長,寧波獲得“東亞文化之都”稱號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特質是什么?
趙惠峰(市文廣新聞出版局局長):這個題目雖然大了些,但我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換一種說法,就是寧波憑什么評上東亞文化之都。從寧波歷史底蘊來說的話實在太多。寧波的歷史底蘊厚重得化不開,但是化不開也得把它化開來。我是在寧波工作的寧波人,在寧波工作30多年,對寧波文化也有點興趣,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的感覺,寧波的文化有很多其它城市所不可比擬的地方,特別是它的歷史底蘊。
比如說7000年河姆渡文化,它可以說是改寫了漢語里“南蠻”這個詞的詞匯概念。過去,我們這邊都屬于南蠻,但河姆渡文化一經發掘之后,這里也變成了文化發祥地。同時,證明了歷史誤判,過去考古學家顧頡剛的一句話“考古不過江”,長江以南沒古可考,但是,河姆渡文化一發掘之后,他馬上承認自己是錯誤的。長江也是中華文化的搖籃,這事不得了。但是當我站在姚江邊上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我想到的卻是河姆渡博物館里的那一根號稱是“人類的第一支船槳”的船槳,我們人類就是從這兒劃向海洋,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一件實物。同時可能在座各位不一定清楚,但是在考古界很有名。我們曾經在鄞縣考古出一件文物,非常精美,“羽人競渡”紋飾銅鉞。羽人競渡向我們昭示了,大約在2400年前,寧波曾經有過非常豐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三個人在那兒競舟,龍舟競賽已經發展到相當的程度,才會把它抽象成圖案。我看著這個圖案的時候,就像看到寧波燦爛的海洋文化在這兒的驚鴻一瞥,令我想入非非。同時,我們寧波眾多的遺存表明,徐福在2000多年前,就帶著3000童男童女,都是中國的精英,從這里走向海洋,把中華文化的精華灑向蔚藍深處。寧波的海洋文化,是其它地方無可比擬的。
除此之外,寧波還有天一閣,今年是天一閣450年慶典。在這450年里,多少風風雨雨,多少戰火毀滅了多少個藏書樓,但是唯獨我們的天一閣幸存下來,非常的不容易。有的讀書人說,這是讀書人的天安門。中國讀書人以有幸登上天一閣為榮耀,天一閣在去年又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古籍修復的標準制定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他所造的文津閣、文瀾閣、文溯閣、文淵閣、文源閣、文匯閣、文宗閣,這些全都仿造天一閣,非常不得了。還有保國寺,江南唯一的木制建筑,千年杰作,中國建筑界的圣經,《營造法式》唯一的最早的標本,江南木結構標本。這些都是無可比擬的。同時,寧波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質底蘊,市委市府把它概括為:誠信、務實、開放、創新。應該說概括得很好。但就本人來講,就是寧波人務實的作風,重文的傳承,開放的特質還有家國情懷。這些每個地方的人或多或少應該都有,但是綜合在寧波人身上體現出來,顯得特別的獨特。我們寧波可以說是“以港而生,因商而信,以文而名”。寧波舟山港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有人說憑什么東亞文化之都你寧波拿了,地級以上城市中國有200多個,副省級城市中國有15個,沿海開放城市也有一串,副省級城市里面包括地級市的港口城市也有一串,但是像寧波這樣恰恰處在大運河的入海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卻只有一個,而且又是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港口城市只有一個,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從商業方面來講,寧波商業這一塊也是其它城市無法比擬的。之所以無法比擬,因為寧波的商人是儒商,寧波的商人是一手拿算盤一手拿毛筆的商人。現在世界上50多萬寧波幫和海內甬商交相輝映,組成了一道中國獨特的商海風景,其它城市也是無所比擬的。還有,文化方面更不用多說了,前邊有3000位左右的進士,后面有114位兩院院士,再后面還有一位非院士的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這樣的“文化之甬”,任何人都是嘆為觀止的。所以是這么一座城市,有這么勤勞、勇敢、創新而且非常重文的人民的城市,我想東亞文化之都也就是應有之義。但是,我們在自豪的同時,我們并不感到自滿,好在寧波人本身就是以不斷創新為豪,寧波人從寧波走向世界,寧波人把文化和商業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些都可以讓人們放心在東亞文化之都的創建過程中,寧波絕對不會辜負國家的希望,寧波也肯定會給世人帶來越來越多的驚喜。這是我對記者朋友提的問題的我的理解,謝謝。
2、請問當選“東亞文化之都”,能為寧波城市發展與文化建設帶來哪些改變或提升?
韓小寅 (市文廣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東亞文化之都”是中日韓區域合作的創新實踐和旗艦品牌,不僅對推動寧波城市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對提升寧波的國際文化傳播能力,提高寧波對外文化開放水平也具有積極意義。
當選“東亞文化之都”能加快寧波城市文化提升工程建設。一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社會化、智能化、特色化、品質化發展。統籌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整體布局,進一步完善“十五分鐘文化活動圈”。二是深化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把“三位一體”的保護模式上升到區域性整體保護,在全市范圍內建設數個縣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區,實現寧波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利用的升級。推進非遺代表性項目科學保護途徑創新,構建寧波特色文化傳承傳播體系。三是推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以創建國家級文化金融合作實驗區為重點,大力引進設立各類文創銀行、文化小貸公司等機構,建立合作聯盟和金融服務鏈。四是更大范圍促進民間文化交流。推動寧波與“一帶一路”城市開展互為旅游目的地的推廣,加強友好往來。依托友城,鼓勵寧波市各類體育協會參加國外友城的各類體育賽事。通過“十校聯辦”“百校結好”等文化合作項目,參與“東盟文化城市”、“東亞文化之都”之間對話與交流活動,增強東亞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對多元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我市正在實施城鄉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投入1600多億元,共1200多個項目帶動提升城市品位,強化文化元素,為東亞文化之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3、能否請具體介紹一下4月15日寧波開幕式的設計是如何體現寧波元素的?
韓小寅 (市文廣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在剛才的發布稿中,趙局已經提到本次開幕式及文藝演出將以“海上絲綢之路”為核心創意點,從細節入手巧妙串聯起開幕儀式、文藝演出兩大部分。“船”將作為主體元素呈現,我們將通過大屏展示“明州號”輪船啟航,它象征著寧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和作為國際港口城市的重要地位,也象征著中日韓交往交流的歷史和未來。“明州號”將依次去往韓國濟州和日本奈良,最后返航至寧波,在這過程中,我們會將畫面依次切換成濟州、奈良、寧波的風土人情以及2016東亞文化之都濟州、奈良開幕式場景。在畫面的切換中,相對應地請出濟州道知事、奈良市市長和寧波市市長致辭。
開幕式還有一個精彩環節就是結彩儀式,屆時九位歷屆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的城市代表將攜手登船共同為九個東亞文化之都LOGO標志打上中國結,并獻上美好祝福。最后由文化部代表拉響汽笛,以鳴笛聲昭告東亞文化之都•2016寧波的隆重開幕。
編輯: 李霞君